“千年瓷都”遇上“千年商都” 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焕发新光彩
艺术行业观察系列报道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有这样一个画面,景德镇的彩瓷作坊,瓷器上彩之后,将运往北京或广州。画面另见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幕:左方一位老人戴着西洋眼镜,正在细心给瓷器上彩。
瓷器正渡过鄱阳湖,随后会转入赣江到达南昌府,队伍在此会转行陆路,由挑夫担运瓷器,翻越横卧江西、广东两省边界的梅岭。
装桶的彩瓷由四人担运,而装箩的白瓷只需一人,商人则安坐在二人所抬轿中。队伍翻岭后,再循水路沿北江南下,经英德、清远东莞、佛山,到达广州……
以上描述的内容,是出自现藏于香港海事博物馆的一套《清代外销制运图》,共34幅“连环画”外销画。不但完整,还十分详细地描述了陶匠分工、官窑及外销瓷的制运,以及广州夷商的活动。通过艺术的手法串联起了景德镇与广州的沟通往来。景德镇瓷器来到广州,成为名扬天下的广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不久,广州、景德镇两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探索与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广州华侨博物馆、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共同举办的“千年瓷都”遇上“千年商都”——陶瓷文化艺术展,在广州华侨博物馆展出,展至10月13日。本次展览搭建两地工艺美术界新阶层人士的交流平台,携手推动我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两地新阶层人士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新阶层人士的创新活力和社会责任感,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壹
探讨诠释中华文明之美
匠心之魂、商道之臻
主办方介绍,在当下,广州与景德镇两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瓷为媒,再次续写两地“瓷”缘,探讨诠释中华文明之美、匠心之魂、商道之臻,让两座千年古城在星辰大海中共同书写新的荣光。
在本次展览中,广州外销瓷展区精选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外销瓷器,如广彩瓷、珐琅彩等精品瓷器和国家级、省级大师作品,包括翟惠玲、陈文敏、谭广辉等名家作品。景德镇陶瓷展区则包括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等,青花瓷是景德镇最著名的瓷器品种之一。
这些瓷器中既包括王锡良、王怀民等大师级的经典之作,也涵盖中青年艺术家的创新精品,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展现出景德镇瓷器精湛的工艺和对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透过这场展览,观众既能感受到陶瓷工艺的精湛,也能感受到湾区潮涌的开放气息,又能感受到新阶层人士的澎湃活力,更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
贰
“二高一陈”曾参与广彩的技艺研制
提升了广彩的技艺和社会地位
据文献记载,广州彩瓷(简称:广彩)由景德镇作胎、广州画彩,清人刘子芬《竹园陶说》:“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径趋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广彩”除用景德镇的瓷胎之外,民国初期还有来自日本的素白瓷加彩。之后,湖南醴陵、潮州枫溪等地也有素瓷运到广州加彩。所以说,“广彩”是雍正、乾隆时期在广州发展起来的一种外销彩瓷。
“广彩”喜用金彩,尤其嘉庆时期大面积使用金彩,甚至以金彩为地,因而又有“织金彩瓷”一说。
广州彩瓷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西洋绘画和其他工艺品大量流入以及西洋艺匠的传授“广彩”在绘画上或参用西法,或迳学西法。在色料的制作和使用手法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强化了艺术效果。随着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广彩”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装饰艺术风格,由“式多奇巧,岁无定样”逐渐向民族化、地域化转变。“广彩”使用的绘瓷色料和技法,虽很大程度上吸取了西洋技艺,但仍有着深厚的华夏民族传统底蕴,可谓东西方文化沃土上培育出来的瓷艺探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著名画家参与广彩的技艺研制,提升了广彩的技艺和社会地位。在国画技法的基础上,糅入了西洋油画的技法。作品构图严谨,绘工精细、满地积金、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富于独特与浓郁的艺术特色及地方色彩。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广州彩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其审美价值与内蕴的人文情怀,以及“工匠精神”,日益为国人所关注与青睐。
叁
“以瓷为纸,以画入瓷”
注重工艺的多元化和时代精神
“世界瓷都景德镇”这一称谓,彰显了景德镇对中国乃至全球陶瓷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句记载在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的话,是描述景德镇冶陶最早的历史记录。此地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冶陶历史、逾千年的官窑历史以及六百余年的御窑历史。景德镇之所以能成为瓷都,主要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景德镇的土壤和水质适宜制瓷,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瓷石和高岭土资源,还有烧制瓷器不可或缺的松柴。加之其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得以避免战乱的侵扰,确保了工艺技术的世代相传,景德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自宋代起便持续不断地向海外输出瓷器。景德镇位于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处,古代水上运输条件优越,水运可与长江、赣江相连,形成水上运输网络,所产瓷器通过水路运往广州等地,并由此输往海外。古诗有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绘了当时水上运输的繁忙景象。
景德镇的瓷业进入鼎盛时期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红釉、素三彩,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五光十色的各种颜色釉瓷,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自清末至民国,仿古瓷、美术瓷逐步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当工业化时代来临,景德镇的历史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化生产并非景德镇的优势,因此逐渐衰落,最终以十大瓷厂的倒闭告终。随着工业化产能过剩和工业品消费市场的日益饱和,历史再次将景德镇推向后工业化时代的前沿。后工业化时代强调个性化高端消费,手作艺术和定制化成为市场需求,围绕全球手工陶瓷重镇和国际化特色城市的愿景,景德镇重获新生。
2019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落地景德镇。新阶层人士作为感知时代脉搏最为敏锐的群体,承担起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历史使命。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陶瓷艺术家,弘扬革故鼎新的时代精神,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将传统绘画技艺加以创新和发展,创造了色域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现代瓷画艺术。陶瓷艺术家们不断守正创新,“以瓷为纸,以画入瓷”,既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又注重工艺的多元化和时代精神的展现,始终走在探索与成就新时代陶瓷艺术的道路上,“千年瓷都”的靓丽名片擦得越来越亮。
知多D
珐琅彩曾成为欧洲贵族们
炫耀财富和品位的象征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其起源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当时,西方传教士将画珐琅技法传入中国,康熙皇帝对这种新颖的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令在宫廷造办处设立珐琅作,开始尝试在瓷胎上绘制珐琅彩。经过宫廷画师和工匠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珐琅彩瓷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珐琅彩及铜胎画珐琅产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在18世纪,中国的珐琅彩及铜胎画珐琅产品大量出口到欧洲各国,受到了西洋贵族的热烈欢迎。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主要出口到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它们成为了欧洲贵族们炫耀财富和品位的象征,对欧洲的陶瓷艺术和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州市景德镇市 新浪科技公众号“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千年瓷都”遇上“千年商都” 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焕发新光彩
2024-10-13 03:41 - 创新谈丨搞科研就得有“一根筋”的劲头
2024-10-11 10:13 - 8折政府补贴 ROG魔霸新锐游戏本优惠价8495元热销
2024-12-06 04:25 - 贱驴R4机械键盘到手价896元!原价999元 超值推荐
2024-10-14 03:52 - Razer 炼狱蝰蛇V2 有线鼠标:379元到手!
2024-10-14 03:57 - 5699 元起,富士 X-M5 相机及 XC 15-45mm 镜头套机国行开售
2024-10-29 03:43
推荐阅读